文章编号:102250时间:2024-11-21人气: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夏宾)自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中国经济积极因素增多,10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明显。近期,外资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密集发声谈及中国经济表现、金融市场。
在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看来,10月份数据说明中国经济第四季度“迎来强劲开局”。
熊奕指出,随着“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消费者市场持续回暖,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其中,家电、家具和汽车销售大幅增长,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明显回升,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
此外,10月份中国房价降幅收窄,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货币和财政等多项宽松措施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活力。
熊奕说,这些迹象表明,中国正全力激发消费内生动能,同时通过多重发力扩大内需。“如果目前增长势头能持续到年底,预计中国经济增速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9月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宏观政策对于信心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债务置换不仅能降低地方政府利息支出,还有利于改善当地企业的流动性和资产负债表,恢复企业家信心。
对于股票市场,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称,高盛继续给予A股市场“高配”的建议,预计受每股收益增长及估值因素驱动,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在2025年将分别上涨15%和13%。
刘劲津表示,政策层面的调整已经在2024年减少了中国股市的尾部风险,并使得估值重估。2025年,政策进一步落实或能推动每股盈利增长和适度的估值上升。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首席策略师卢伯乐也将中国股票评级从“中性”上调至“超配”,理由是经济前景强劲。卢伯乐认为,考虑到A股总市值相对于货币供应量而言处于20年来的低点,其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
展望明年中国经济,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表示,2025年,中国出口将相对平稳,消费尤其商品消费预计表现较好。随着地方政府化债工作加快推进,缓释地方融资压力并赋能财政扩张,政府的投资和消费可能会加快增长。
闪辉还建议,未来的增量政策应聚焦拉动内需,更多关注进一步持续性地兜底社会保障,如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水平、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大多孩家庭补贴标准等。此外,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可考虑进一步扩大补贴种类和规模。(完)
内容声明:
1、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不接受违法信息,如您发现违法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处理!
4、本文地址:https://www.duozy.cn/article/102250.html,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