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50704时间:2024-08-14人气:
中新网天津8月14日电 (记者 周亚强)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天津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2023年1月-2024年7月)》(下称《白皮书》)及7个典型案例。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天津法院持续探索创新生态环境修复履行执行方式,通过补植令、放养令、修复令等落实恢复性司法理念,促进生态环境及时有效恢复。
《白皮书》显示,2023年至今,天津法院新收各类环境资源案件5560件,审结5962件(含旧存),其中刑事案件新收124件,审结138件;民事案件新收5194件,审结5543件;行政案件新收242件,审结281件。
记者注意到,在某社会组织诉某公司大气污染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天津法院通过建立公益信托并认购碳汇方式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替代性修复。
据法官介绍,该案是“司法+碳汇”等替代性修复方式的探索尝试,碳汇购买金额达100余万元。“通过可量化、可定价、可交易的林业碳汇替代了传统的补植种绿修复方式,更好地补偿了受损生态系统的价值,不仅实现了生态修复目标与‘双碳’目标有机结合,而且将碳汇补偿的溢出效应助力区域碳排放的动态平衡。”
根据《白皮书》,2023年以来,天津法院持续创新司法举措,加强京津冀三地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推动设立天津生物多样性司法生态修复基地;推进审判组织专门化建设,分别在6家基层法院新挂牌设立环资专业法庭,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依法适用限期履行、劳务代偿、第三方治理等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承担方式;持续加强与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协调联动,积极构建环境资源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多元共治格局初步形成。
天津高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努力把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为服务保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都市贡献司法力量。(完)
上一篇:进博会外资展商赴津寻商机
内容声明:
1、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不接受违法信息,如您发现违法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处理!
4、本文地址:https://www.duozy.cn/article/50704.html,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