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62034时间:2024-09-06人气:
中新社西宁9月5日电 (记者 孙睿)“根据评估结果显示,中国能源安全的气候风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秋冬季最为频繁。”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5日在青海西宁表示,气候风险正在成为能源安全的新变量。
当日,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建站30周年暨青藏高原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国际学术交流会在青海西宁举行。
巢清尘介绍,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第28次大会决议确定,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提高3倍,全球平均能效水平年增长率将增加2倍。中国实施“双碳”目标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但是清洁能源体系与天气气候变化高度相关,涉及“源、网、荷、储”与供需平衡等多级链条,短期极端气候事件和长期气候变化都会对能源安全带来一系列的重要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表明,微风少光事件年最高持续时间超过15天的地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新疆的中北部、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以江苏、福建为主的东南部沿海地区微风少光事件最长持续时间普遍在7天左右,这些沿海地区及其周边省市在受到诸如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影响时,风光发电设施出力可能会在部分时间内低于装机容量;东北地区显示出较好的风光发电潜力。”巢清尘分析说。
“未来低碳发展路径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风光资源的减少趋势。”巢清尘说,最新评估显示,未来中国“沙戈荒”地区进行科学、有序开发光伏电站,不仅具有防风、增湿和减少蒸发的气候协同效应,还可促进局地生态友好发展。(完)
上一篇:印尼国家清真寺首次设立中国空间
内容声明:
1、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不接受违法信息,如您发现违法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处理!
4、本文地址:https://www.duozy.cn/article/62034.html,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