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资源自动收录
免费加入

软文发布

30年,他们坚持为地球“测体温”

文章编号:65394时间:2024-09-12人气:


近日

592副热带高压自有气象记录以来

首次冲上青藏高原,

由此带来多轮强降雨,

青海全省34个气象观测站,

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图为受强降雨影响道路积水严重的青海省西宁市区。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气候变化的警示及大量科学研究表明,

人类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全球变暖历程,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拯救地球家园,

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纪录片《零碳之路》

而“瓦里关”正是肩负着这样的使命。

在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上,

这座海拔3816米、

世界最高的全球大气本底观测站,

在建立至今的三十年间,

一直最大限度地“还原”着大气的本来模样。

来源:视频《瓦里关曲线——为了地球的明天》青海省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它连续、准确地

向世界提供具有全球代表性的

大气成分本底观测数据,

这些数据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成果,

为世界气象组织评估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什么是大气本底站呢?

如果通过简单对比来解释,

人们熟知的气象观测站,

主要观测温度、湿度、雨量、风速等等,

而大气本底站则范围更广,

除观测基础气象要素外,

主要观测与天气、气候密切相关的大气成分。

图为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值班人员运行仪器。中新社记者 祁妙 摄

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

自建站以来,先后开展了

温室气体、气溶胶、反应性气体、

大气沉降、太阳辐射和常规气象要素

六大类业务观测项目。

包含观测设备30套,

观测要素100多项,

每天产生20多万条数据,

大部分项目24小时连续观测。

目前,这里拥有国内连续时间最长的

温室气体浓度数据序列。

图为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值班人员运行仪器。中新社记者 祁妙 摄

1989年起,

作为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成员国之一,

我国切实采取措施加强气候变化的研究与监测。

1994年9月17日,

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正式挂牌运行。

图为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中新社记者 祁妙 摄

作为WMO34个全球大气本底观测站之一、

欧亚内陆腹地唯一的全球大气本底观测站,

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瓦里关山,

属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青海南山山系,

该区域人烟稀少,

没有大的人为污染源。

图为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王湘琳 摄

同时,瓦里关山地处

高原温带干旱气候区,

光照充足,日射强烈,

冬寒夏凉,温度日较差大,

干旱少雨,降水集中,风速较大,

具备开展全球大气成分监测业务的

基本气候条件。

在这个大陆气流和东部季风交汇的地方,

瓦里关本底站通过多年观测数据,

绘制出近30年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

即“瓦里关曲线”,

记录了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深深印记,

成为证明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的有力证据。

具有全球代表性、支撑国内国际重大科学报告的

高价值大气成分本底观测数据,

见证了几代瓦里关气象人

终年坚守山巅的艰苦奋斗。

图为瓦里关曲线。来源:青海省气象局
图为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与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全球大气本底站地理位置图。来源:青海省气象局

1989年,瓦里关本底站建设尚处论证阶段,

二十出头的黄建青

被调派到站上工作,

“对我来说,完全是全新的领域。”

他说,

从帮助北京来的专家架设、调试仪器开始,

他和同事边干、边问、边学。

来源:视频《瓦里关曲线——为了地球的明天》青海省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图为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值班人员运行仪器。中新社记者 祁妙 摄
图为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值班人员运行仪器。中新社记者 祁妙 摄

“那时候,我们白天黑夜得干活,

在山上一干二三十天。”

黄建青说,

“睡觉六七个人挤在一间房里,

吃得最多的是方便面,

山路很窄,山崖很陡,

每次从县城拉运生活用水都很不方便。”

图为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值班人员运行仪器。中新社记者 祁妙 摄
图为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值班人员运行仪器。中新社记者 祁妙 摄

“最难熬的山上的风,

吹得脸上、手上生疼,

到后来就麻木了。”

黄建青说,

“最怕夏天打雷,逢打雷必停电,

所有的设备都要重新调试。”

图为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值班人员做实验。中新社记者 祁妙 摄
图为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值班人员维护仪器。中新社记者 祁妙 摄

90年代初的建站时期,

工期短、时间紧、条件苦,

“大家用炸药炸石头、用铁锨挖地基,

冬天,山上冷得水泥都冻住了,

最低气温能到零下25度左右。”

图为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值班人员维护仪器。中新社记者 祁妙 摄
图为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值班人员运行仪器。中新社记者 祁妙 摄

回忆往事,黄建青历历在目。

一晃三十年过去,

年轻力壮的他也变成了后辈眼中

严谨可靠的“老师傅”。

图为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值班人员进行温室气体采样。中新社记者 孙睿 摄
图为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值班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中新社记者 孙睿 摄

“老师是个认真到‘较真’的人,

每一次的地面观测记录,

他都准时、准点、准确完成,

上千次重复,从未懈怠、严谨如初。”

瓦里关大气本底监测站副站长王宁章如是说。

图为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值班人员记录数据。中新社记者 孙睿 摄

“老师就好像一台调试精准的时钟。”

如今,年近六旬的黄建青即将退休了,

“这只‘钟’也长久地留在我们后辈的心中,

时时提醒自己,戒骄戒躁、精益求精。”

王宁章说。

图为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中的仪器设备。 王湘琳 摄

经过30年的发展,

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形成了

观测运行保障、标校溯源、

数据质量控制和应用分析等业务体系。

图为外宾参观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王湘琳 摄
图为国内外嘉宾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合影。中新社记者 孙睿 摄

耐得住寂寞、

攀得上高峰、

守得住初心,

瓦里关气象人代代接续,

不断拓展着全球大气本底站的各项事业。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对他们的评价:

“精神高于天,

全球享贡献。”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胡贵龙 潘雨洁)

【编辑:刘欢】


相关标签: 30年他们坚持为地球“测体温”

上一篇:王轶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凝聚共识书写自己的

下一篇:秘鲁前总统藤森去世曾计划参加2026年总统竞

内容声明:

1、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不接受违法信息,如您发现违法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处理!
4、本文地址:https://www.duozy.cn/article/65394.html,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


温馨小提示:在您的网站做上本站友情链接,访问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随机文章
文化中国行|“多彩贵州 别有洞听”溶洞音乐周圆满落幕

文化中国行|“多彩贵州 别有洞听”溶洞音乐周圆满落幕

文化中国行|“多彩贵州 别有洞听”溶洞音乐周圆满落幕

2024-05-07 09:57:00

探索城市服务 物企抢滩万亿“非居”市场

探索城市服务 物企抢滩万亿“非居”市场

探索城市服务 物企抢滩万亿“非居”市场

2024-05-07 09:57:00

6天爆发4次!X级强太阳耀斑频繁来袭,有哪些影响?

6天爆发4次!X级强太阳耀斑频繁来袭,有哪些影响?

6天爆发4次!X级强太阳耀斑频繁来袭,有哪些影响?

2024-05-07 09:57:00

习近平出席马克龙举行的欢迎宴会

习近平出席马克龙举行的欢迎宴会

习近平出席马克龙举行的欢迎宴会

2024-05-07 09:27:00

60个重点商圈消费金额达99.2亿元

60个重点商圈消费金额达99.2亿元

60个重点商圈消费金额达99.2亿元

2024-05-07 09:27:00

【多彩新论】让更多“土专家”“新农人”脱颖而出

【多彩新论】让更多“土专家”“新农人”脱颖而出

【多彩新论】让更多“土专家”“新农人”脱颖而出

2024-05-06 22:55:00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小范围会谈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小范围会谈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小范围会谈

2024-05-06 22:55:00

骑兵护卫 习近平乘车前往爱丽舍宫

骑兵护卫 习近平乘车前往爱丽舍宫

骑兵护卫 习近平乘车前往爱丽舍宫

2024-05-06 22:55:00

纪录片《林风眠——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的建桥者》在巴黎开拍

纪录片《林风眠——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的建桥者》在巴黎开拍

纪录片《林风眠——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的建桥者》在巴黎开拍

2024-05-06 22:55:00

第18届马来西亚亚洲防务展开幕

第18届马来西亚亚洲防务展开幕

第18届马来西亚亚洲防务展开幕

2024-05-06 22:55:00

两岸青年在“沙县小吃第一村”寻根追味

两岸青年在“沙县小吃第一村”寻根追味

两岸青年在“沙县小吃第一村”寻根追味

2024-05-06 22:25:00

首届平安浙江文化周启动 发布平安文化旅游地图

首届平安浙江文化周启动 发布平安文化旅游地图

首届平安浙江文化周启动 发布平安文化旅游地图

2024-05-06 22: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