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73033时间:2024-09-26人气:
中新社西宁9月26日电 (记者 李江宁)“以前学者普遍认为河湟地区是佛教后弘期的发源地,此次的发现表明,在青海玉树地区,佛教一直延续并兴盛,在佛教前弘期和后弘期中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26日,青海省考古研究院馆员蔡林海向中新社记者表示。
近日,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境内新发现四处摩崖石刻,据评估,这些石刻形成于宋代和清代,刻有塔形图像,内容题材与佛教活动有关。
此次发现的摩崖石刻位于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觉拉乡尕少村和布卫村。布卫村石刻刻有大量的六字真言等。布卫村果荣卡石刻分为两幅单体石刻,均采用线刻法制作,西侧崖壁为一幅十一面观音像,东侧为绿度母像。
据悉,藏传佛教的历史一般可分两期:前弘期和后弘期。佛教前弘期大约公元641年至841年,前后约二百年。宋代初年至今为佛教后弘期。青海东部的河湟地区是古丝绸之路南线及唐蕃古道必经之地,各民族你来我往,此前该地区被普遍认为是佛教后弘期的发源地。
蔡林海介绍说,摩崖石刻是指在山体岩石岩面凿刻的图像和文字,内容多与佛教题材相关。目前根据考古调查和发现,青海玉树地区目前已知的摩崖石刻造像,其体量和规模在青藏高原东部居于前列。(完)
内容声明:
1、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不接受违法信息,如您发现违法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处理!
4、本文地址:https://www.duozy.cn/article/73033.html,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