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1981时间:2024-11-21人气: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 李晓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正在中国如火如荼。在日前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指导、中新广州知识城智库主办的一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建议,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尽快健全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李晓超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要调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积极性。要认真谋划有效的人才机制、资金运营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此外,在李晓超看来,完善生产与科研的对接,促进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潜力,形成科研和生产领域的无缝衔接、自由衔接,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可行有效的实现路径。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毕吉耀表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例如,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体制机制,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未来产业投入的增长机制,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的体制机制,这一系列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都要不断创新、完善、健全,才能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和卡点。
他提醒,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只强调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传统产业同样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支撑和途径。考虑到中国传统产业体量巨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份额相对较小,今后应更好统筹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区域科技发展研究所所长巨文忠表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创新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更多体现为体系化创新、场景创新,体现为科学、技术、产业一体化创新。这种创新模式本质上就是新型生产关系的调整,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做一些改变。(完)
下一篇:第六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开幕
内容声明:
1、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不接受违法信息,如您发现违法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处理!
4、本文地址:https://www.duozy.cn/article/101981.html,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