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资源自动收录
免费加入

软文发布

以科研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文章编号:49894时间:2024-08-13人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化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协同联动,以科研赋能创新型人才培养,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教育支持、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科研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教学与科研对高校而言,如鸟之双翼,辩证统一、协同互促。科教融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原则之一,也是我国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建设理念。

  参与科研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只有对科学探知怀有浓厚兴趣,才能在科研道路上勇毅前行。参与科研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提出原创性想法并将其转化为实际成果,进而深化对科学方法的理解、科学价值的认识、科学精神的认同。如果教学未能整合科研思维、实践和方法,缺少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就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自我驱动力,也就无法培育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水平人才。

  参与科研有助于引导学生获取新知。科学研究的核心在于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式探索未知领域,进而在总结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论或发现。参与科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前沿技术,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拓宽学术视野。此外,参与科研还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现有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新的假设,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参与科研有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和理论教育,客观上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促进。科研的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参与者具备较强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操作能力。学生在科研过程中以知识为依托、以技能为基础,通过学习如何使用先进的科研工具和技术,开展实践操作和实验验证,能够更好地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参与科研有助于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科研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探索过程,失败是常有之事,但这也是学习的机会,是通向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失败,从一次次的挫折中寻找机遇、优化方案、改进方法,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也能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这种勇于探索、不畏失败、持续进取的科研精神,不仅能够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将成为他们未来学术生涯乃至整个人生的宝贵财富。

  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堵点卡点

  当前,面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任务,以科研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堵点卡点。

  从主体上看,认识还不够到位。其一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界对科研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协调机制,导致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不到位。其二是教师对科研促进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意识和能力。有的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有限,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其三是学生缺乏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实践上看,衔接还不够顺畅。在整合科技界和产业界前沿问题并运用到人才培养体系方面,高校的工作仍比较滞后,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线性划分,使最终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课程体系尚未充分适应科研创新的需求,前沿课程和交叉学科课程的开发设计还不够,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制度上看,评价还不够科学。教学科研的轻重问题,只是高校教师评价问题的表象,而非问题的本质,其反映的是现有评价体系没有合理地平衡教学与科研,在“付出—收获”的简单逻辑中忽略了教学、科研背后所承载的复杂的实践活动。这种不平衡无法准确反映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的实际贡献和努力程度,导致教师在追求科研成果的同时,可能会低估教学活动的价值、忽视教学质量的提升。

  统筹推动教学与科研同频共振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高校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不断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将丰富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以科学研究的深度广度来增强教学创新的活力动力,推动教学与科研同频共振、相互促进,源源不断地培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一是应以科研创新为牵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高校要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基础科学领域、世界科研难题,瞄准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目标任务,产出更多重大原创性理论成果和颠覆性技术成果。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以超越单一学科边界的大领域和需要多学科交叉、多学校协同的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科研命题”转化为“教学命题”“育人命题”,着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调整优化完善学科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加快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动传统学科专业迭代升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重点领域急需和社会需要的匹配度。

  二是应以科教融合为抓手。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实现协同效应,产生超越简单叠加的显著成效。高校要深化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教学,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将解决学术前沿问题、“卡脖子”技术难题、企业行业工程问题的最新成果融入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和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参与重点项目和企业科研攻关,引导他们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早进科研团队,熟悉了解其指导教师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加强校企合作,充分依托科研平台、校外实践基地等资源,积极打造高校、企业、社会育人联合体,完善以项目为牵引、以解决实际需求为驱动的实践育人体系。

  三是应以师资建设为支撑。强教必先强师,不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研创新,人是最关键的因素。高校要引导教师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科学研究规律,围绕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关注知识与技术体系内在矛盾和有机联系,提升将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结合科研驱动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参与科研、感受科研、热爱科研,形成“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螺旋式上升的知识构建模式,为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培养保驾护航。强化“研为教基,教为研袭”理念,支持和鼓励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形成科研教学型与教学科研型教师相结合的师资力量,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和共同提升。

  四是应以制度优化为保障。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建设。愈重视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教育评价的作用也就愈发凸显。高校要发挥评价“指挥棒”“风向标”作用,理性区分教学与科研活动的本质差异,建立完善更加多元、更加公平、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创新激励政策,平衡教学与科研的投入产出效益,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科研动力。深化学生评价综合改革,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文素养等,科学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营造开放的科研生态、和谐的学术氛围、活跃的校园文化,激励师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跨学科合作、国际交流,形成尊重创新、鼓励探索的良好风尚。

  (严纯华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张子怡】


相关标签: 以科研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上一篇:深耕全产业链二十余年洽洽多措并举助农增收

下一篇:美国向中东增派航母战斗群

内容声明:

1、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不接受违法信息,如您发现违法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处理!
4、本文地址:https://www.duozy.cn/article/49894.html,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


温馨小提示:在您的网站做上本站友情链接,访问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随机文章
文化中国行|“多彩贵州 别有洞听”溶洞音乐周圆满落幕

文化中国行|“多彩贵州 别有洞听”溶洞音乐周圆满落幕

文化中国行|“多彩贵州 别有洞听”溶洞音乐周圆满落幕

2024-05-07 09:57:00

三部门发布公告 决定调整精神药品目录

三部门发布公告 决定调整精神药品目录

三部门发布公告 决定调整精神药品目录

2024-05-07 09:57:00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

2024-05-07 09:27:00

习近平出席马克龙举行的欢迎宴会

习近平出席马克龙举行的欢迎宴会

习近平出席马克龙举行的欢迎宴会

2024-05-07 09:27:00

【多彩新论】让更多“土专家”“新农人”脱颖而出

【多彩新论】让更多“土专家”“新农人”脱颖而出

【多彩新论】让更多“土专家”“新农人”脱颖而出

2024-05-06 22:55:00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小范围会谈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小范围会谈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小范围会谈

2024-05-06 22:55:00

纪录片《林风眠——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的建桥者》在巴黎开拍

纪录片《林风眠——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的建桥者》在巴黎开拍

纪录片《林风眠——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的建桥者》在巴黎开拍

2024-05-06 22:55:00

习近平出席马克龙举行的欢迎仪式 中新社记者现场直击

习近平出席马克龙举行的欢迎仪式 中新社记者现场直击

习近平出席马克龙举行的欢迎仪式 中新社记者现场直击

2024-05-06 22:55:00

亚洲多国打响货币保卫战 最终结果还是未知数

亚洲多国打响货币保卫战 最终结果还是未知数

亚洲多国打响货币保卫战 最终结果还是未知数

2024-05-06 22:55:00

16位中日韩围棋明星聚庐阳 於之莹期待良好发挥

16位中日韩围棋明星聚庐阳 於之莹期待良好发挥

16位中日韩围棋明星聚庐阳 於之莹期待良好发挥

2024-05-06 22:55:00

中新健康丨司美格鲁肽3个月狂扫超400亿背后:竞争激烈,选择降价

中新健康丨司美格鲁肽3个月狂扫超400亿背后:竞争激烈,选择降价

中新健康丨司美格鲁肽3个月狂扫超400亿背后:竞争激烈,选择降价

2024-05-06 22:55:00

装载360吨出口货物 江西瑞金至美国洛杉矶全程铁海联运班列开通

装载360吨出口货物 江西瑞金至美国洛杉矶全程铁海联运班列开通

装载360吨出口货物 江西瑞金至美国洛杉矶全程铁海联运班列开通

2024-05-06 22: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