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96653时间:2024-11-11人气:
中新网北京11月11日(中新财经记者 宋宇晟)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中国企业该如何推进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企业论坛上指出,企业应根据不同产业的特性推动创新,而不同类型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也应有所不同。
林毅夫将中国现有的以及可能出现的产业分为5类,包括追赶型产业、领先型产业、转进型产业、新兴型产业和战略型产业。
他认为,追赶型产业应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换道超车”;而领先型产业要利用好目前的领先地位,继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汽车产业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在柴油车的时代,美国、德国一直领先;但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领域,我们有了‘换道超车’的机会。同时,我们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产业,也要防止被‘换道超车’。”
转进型产业通常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对当下工资成本上涨、成本优势逐步消退的情况,林毅夫表示,中国企业可以进入“微笑曲线”的顶端,发展品牌,利用科技赋能新产品,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大数据手段进行渠道创新。对处于“微笑曲线”底端的部分,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新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拉平“微笑曲线”。
在林毅夫看来,新兴型产业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新业态,其本身就源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跟发达国家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的。”他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有三大优势,包括人才优势、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以及拥有最完整的制造业生态。
“我们可以利用这三大优势,发挥企业家的精神,来组织人才、组织各种有利条件开发新产品,进入到国内国际市场。实际上,像太阳能板、新能源等,就是利用我们的三大优势,做到领先全世界的典型。”
对于研发周期特别长,资金投入特别大的战略型产业,林毅夫认为,即便中国企业目前不具有比较优势,也要迎难而上。“我们可以利用新型举国体制,由企业做龙头,组合国内的科研力量以及相关产业的企业配套力量,在国家支持下取得突破。”(完)
上一篇:你的双11快递正加速赶来
下一篇:2024中阿青年发展论坛海口开幕
内容声明:
1、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不接受违法信息,如您发现违法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处理!
4、本文地址:https://www.duozy.cn/article/96653.html,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